体表定位
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,犊鼻穴下三寸,胫骨前缘外1横指处,犊鼻穴与解溪穴连线上。
简易定位
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、胫骨边缘。定位足三里时左腿用右手、右腿用左手。手指并拢呈掌状,以食指第二关节沿胫骨上移,至有突出的斜面骨头阻挡为止,指尖处即为此穴。
解剖定位
在胫骨前肌、趾长伸肌之间;有胫前动、静脉分布;为腓肠外侧皮神经及隐神经的皮支分布处深层当腓深神经。
功效作用
传统医学
传统中医认为,足三里具有调节机体免疫,增强抗病能力,调理脾胃,补中益气,痛经活络,疏风化湿,扶正祛邪的功效,是全身强壮保健的要穴。此穴的主治功效很多,主要有:
1.胃痛、呕吐、噎嗝、腹胀、腹泻、痢疾、便秘等胃肠疾病。
2.下肢痿痹。
3.癫狂等神志方面疾病。
4.乳痈、肠痈的外科疾病。
5.虚劳诸证,为强壮保健要穴。
现代研究
现代医学研究证实,刺激足三里对机体的正常机能和吸收代谢方面有着重要的良性作用:
消化系统
刺激足三里穴可以增强胃肠规律蠕动,并可以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力,促进消化,增强食欲
神经系统
可以促进脑细胞机能的恢复,提高大脑皮层的工作效率。
循环系统
可以改善心功能,调节心率,增加红细胞、白细胞、血色素和血糖量。
内分泌系统
对内分泌系统有着双向调节的作用,提高机体防御疾病的能力。
配伍治疗
1.足三里配冲阳、仆参、飞扬、复溜、完骨,有补益肝肾、濡润宗筋的作用,主治足痿失履不收。
2.足三里配天枢、三阴交、肾俞、行间,有调理肝脾,补益气血的作用,主治月经过多,心悸。
3.足三里配曲池、丰隆、三阴交,有健脾化痰的作用,主治头晕目眩。
4.足三里配梁丘、期门、内关、肩井,有清泻血热,疏肝理气,宽胸利气的作用,主治乳痈。
5.足三里配上巨虚、三阴交、切口两旁俞穴,有良好的镇痛作用,用于胃次全切除术。
6.足三里配阳陵泉、行间,有理脾胃,化湿浊、疏肝胆,清湿热的作用,主治急性中毒性肝炎。
7.足三里配中脘、内关,有和胃降逆,宽中利气的作用,主治胃脘痛。
8.足三里配脾俞、气海、肾俞,有温阳散寒,调理脾胃的作用,主治脾虚慢性腹泻。
保健养生
1.足三里是抗衰老的有效穴位,经常按摩该穴,不仅可以防治多种疾病,强身健体,对于抗衰老延年益寿有很大益处。
2.经常艾灸足三里可以养生保健:能增强体力,解除疲劳,强壮神经,预防衰老,对结核病、伤风感冒、高血压、低血压、动脉硬化、冠心病、心绞痛、风心病、肺心病、脑溢血及其它病症都有防治作用。足三里艾灸能却病延年,自古以来把三里灸叫做长寿灸。
针灸
直刺法
稍偏向胫骨方法,直刺1—2寸。针刺感觉:有较强的酸胀感觉。
斜刺法
向下刺法:向下刺入,进针2-3寸。针刺感觉:酸胀感向下扩散到足背,有时向上扩散到膝。
灸法
用艾条艾灸双侧足三里穴,每次灸15-20分钟,艾灸至局部皮肤发红,有温热感,艾条缓慢沿足三里穴上下移动,以不烧伤局部皮肤为度。
温针灸
即针刺和艾灸的结合,是在毫针针刺足三里,得气后于针柄上捻捏艾绒或套置一段1~2厘米的艾条,燃点加温。多用于强身保健。
按摩
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足三里穴一次,每次每穴按压5-10分钟,每分钟按压15-20次,注意每次按压要使足三里穴有针刺一样的酸胀、发热的感觉。
穴位注射
脾胃功能差,急慢性肠炎的患者,可以在正规医疗机构进行足三里穴位注射。用注射器抽取5毫升维生素B12,选定足三里穴,消毒后进行穴位注射,注射过程中可以根据针感强弱,适当提插行针,酸胀感适中为度。注意注射后半小时内不可用水擦洗。